Loading… “接地气”的创作者_TOM娱乐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接地气”的创作者
2018-01-01 16:43 信报网   

除了中国舞协的领导之外,冯双白还有一个身份——编剧。作为理论工作者,从事舞台艺术创作仿佛不太沾边儿。

“当年我在建设兵团文工团有着舞蹈表演和创作的基础和经验,此外父母对我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冯双白回忆,父亲是长影厂导演,母亲从事电影剪辑工作。在延安时期,延安电影制片厂的首部电影《边区英雄》就出自父亲之手,“父亲一直很喜欢瞿秋白与白求恩,曾想将他们拍成电影,也许自己的名字‘双白’就源于此吧。”冯双白文字功底很深,他曾经长期担任央视的撰稿人,为周涛、朱军、董卿、李咏等撰写串联词,参与大型晚会的策划,一直做到央视春晚的总撰稿。他与央视名牌栏目《舞蹈世界》长期合作,冯双白说:“栏目导演白志群是一个舞蹈方面的资深专家,她邀请我担任这个栏目的撰稿人,同时策划央视舞蹈大赛。她对镜头的处理非常细腻很美。”受白志群导演的启发,冯双白在舞蹈研究所工作期间,拍摄了包括吴晓邦、贾作光等在内的“中国当代舞蹈家精粹”人物科研系列片,剧本、导演、拍摄都是他一身兼。由此,使得冯双白开始从理论研究向艺术创作方向发展。“后来,我想干脆我不用影像说话,我直接到舞台上去说话。”冯双白回忆,他当年创作的处女作《咕哩美》成为广西第一个获得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这部戏的成功,他在舞剧创作的路上一路狂奔下来,又陆续创作了《妈勒访天边》、《水浒》、《风中少林》、《花木兰》、《舞台姐妹》等十多部舞剧,获得无数赞誉。在所有的作品中,曾经获得“荷花奖”的《风中少林》是冯双白比较满意的作品之一。他回忆:“当时,从郑州到嵩山走了六个小时。那段时间,我们住在寺庙里,每天跟着僧人们一起吃斋念佛打坐念经。原来,只以为少林功夫是打打杀杀,真正深入接触以后,才发现禅武医三位一体的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才知道为什么少林十三棍僧只用棍不用冷兵器,他们是御敌而不取性命,是保护和尊重生命。”

责任编辑: 江昕 TQ001
责任编辑: 江昕 TQ00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