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沉寂许久的脱口秀综艺节目重出江湖,再掀热潮。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喜剧之王·单口季》与《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自开播以来,全网正片播放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名场面”持续上新,给观众带来了超越预期的惊喜,同时也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
仍是流量密码
“很开心这个夏天我们回来了,所有的一切慢慢都会回来。”再次回到熟悉的舞台,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忍不住感慨。
从被称为“崛起元年”的2017年开始,《脱口秀大会》等各种喜剧脱口秀节目点击量一浪高过一浪,成为现象级文化产品,也频繁制造热点话题,线下脱口秀表演呈现井喷态势,这段时间堪称脱口秀行业的“黄金时代”。2023年,某脱口秀演员在表演中因不当言论被处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决定无限期暂停涉事公司在京所有演出活动,脱口秀也由此进入了行业整顿期,无论是线上节目还是线下表演均进入停滞状态。
蛰伏一年,2024年喜剧综艺全面回归,《喜剧之王单口季》与《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两档综艺的“同期对打”,直接将喜综市场的热度推向了高潮,也得以让脱口秀回到大众视野。同样是脱口秀竞演类综艺,两档节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喜剧之王单口季》里,既有庞博、王建国、杨笠、周奇墨、小鹿等脱口秀资深演员,也有付航这种拥有千万粉丝、在线下一票难求的综艺新选手。《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则结集了呼兰、徐志胜、何广智、孟川、豆豆等脱口秀资深演员,其赛制和创作团队也让人更多地感受到《脱口秀大会》的基因。
线上综艺的回归,也给线下演出添了一把热火。最近两周,北京、上海、长沙等线下脱口秀俱乐部拼盘演出的门票已显示部分售空。更重要的变化是线上平台与线下俱乐部的联系更紧密了,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厂牌的演员成了综艺“主力军”,脱口秀综艺的人才来源不再被垄断,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正在重构。
新人横空出世
今年的脱口秀节目里,除了以往熟悉的面孔,还出现了许多新人,话题与视野也相当丰富,让不少产生审美疲劳的观众眼前一亮。
跳出只关注头部厂牌的局限,节目制作组把视角拓宽。比如《喜剧之王单口季》在筹备前,平台派出团队去全国的脱口秀俱乐部找人,邀请来的选手还组织了一场线下开放麦,进行初筛,通过的选手再进行正式的录制。从节目中可以看到,这些新人大多都深耕线下脱口秀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梳理两档节目的选手名单可以看到,新人的比例都比较高,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也为行业输出了更多有新意的内容。
从目前来看,大国手、付航、小罗等人脱口秀演员已经出圈。北大毕业的鸟鸟和李雪琴曾是脱口秀界高学历的代表,今年的于祥宇和大国手,则以“哲学脱口秀”增添喜剧的视野和深度。两位都是学哲学的脱口秀演员,用独特思辨引发共鸣。于祥宇将叔本华的哲学理论嫁接到哲学专业的就业困境,一句“财富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爆笑全场。哲学硕士大国手则用女性视角与哲学逻辑,来消解“学哲学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与生活琐碎。
付航的“猴系”疯狂表演不仅留下了充满激情的“Passion”,还衍生出“付航脱口秀炸翻了”等多个热搜话题。阎鹤祥面对着坐在气氛组位置的昔日搭档郭麒麟的一顿输出,笑点密集,而表演之后关于送给郭麒麟礼物的解释,又带给观众一种热血的感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这边,网友的火力集中点主要在哈哈曹身上。同样作为偏表演挂的演员,哈哈曹的Battle故事在现场夺得188票,甚至超过了“挑战者”呼兰。
与之相对应的是“老人”的表现,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的魔王挑战赛中,周奇墨、杨笠、庞博、王建国等四位魔王全部败下阵来。罗永浩在节目发布会上就毫不掩饰地指出,今年四位大魔王表现得实在太差了。《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也不例外,第一轮比赛中,豆豆、颜怡颜悦、赵晓卉等成名已久的脱口秀演员被淘汰,令徐志胜和何广智感慨不已。
生活气息更浓
脱口秀的舞台,向来是各行各业“素人”选手崭露头角的地方。特警、医生、退休老人、魔术师、外卖员、厨师……不同行业的人把自己遭遇的生活痛点变成段子,那些扎根个人生活的素材,就是喜剧最天然的根源。演员们刺破生活的表象,以幽默的方式将这些痛点说出来,让观众在笑声中完成情绪的释放,以及一定程度上对现实的反思。
刘仁铖来自“铝合金门窗之乡”江西安义县,高中辍学的他调侃自己出身于“名门望族”,“没有书香,全是门第”。他讲述自己背井离乡、“不务正业”,坚持从事喜剧的趣事与心酸。演出结束后,节目组带着观众们更深一步地走近了这个“小人物”成长的地方——在一家并不宽敞、略有些杂乱和破旧、名为“胖子门窗”的铝合金门窗店里,住着刘仁铖一家。镜头拍到墙上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刘仁铖有些腼腆地介绍,那是他在辍学后经历迷茫期时为了激励自己写的,让人联想起《喜剧之王》片头周星驰对着大海呐喊的那句“努力!奋斗!”这种草根精神的闪现,让《喜剧之王单口季》拥有了为数不多的点题时刻。
另一边,《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的基调主打轻松愉悦,节目的slogan是“生活的烦恼,用脱口秀说说”,旨在让脱口秀演员带着各自的生活经历同台竞技,通过好笑、好玩、自我调侃的段子,消解烦恼,分享快乐,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喜剧精神。比如徐志胜分享自己演男一号的经历、豆豆演绎自己和女友健身跳舞的名场面、呼兰拆解年轻人的精神内耗……熟悉的风格、熟悉的人设,无不证明着“生活即段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成名的脱口秀演员,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李雪琴和徐志胜都忙着参加综艺、拍电影,孟川出了书,这些出圈跨界的经历,也都被他们编成段子。另一个矛盾的现实是,当脱口秀演员在线上节目中爆火,各种邀约与曝光让其生活空间变得单调而狭窄,在机会接踵而至的时候,新的段子却可能变得越来越乏善可陈。
引发情绪共鸣
整个喜剧行业的生活厚度在逐渐提升,如何把握“情绪脉搏”同样是重中之重。“放松心情”既是观众需求,也是社会心态,快节奏工作和强生活压力之下,大众不仅追求狂欢,也愿意为狂欢买单。
正如《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的项目监制人白洪羽所说:“脱口秀是一种情绪刚需,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文化,和年轻人深深共鸣着。”脱口秀是一种将独白扩展到完整的舞台表演中的独角喜剧戏,表演过程中演员不需要扮演他者,只做真实的自我。脱口秀表演中,喜爱的女孩、一线的明星等都可以成为调侃的对象,任何生活元素和片段都可能成为创作素材。观众在聆听他人吐槽过程中,虽只能获得共鸣性宣泄而暂时逃避现实,但仍然获得了间歇性快感,找到了群体认同感。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这档节目将情绪的锚点落在“生活”的主题上,让演员们讲具体的生活,也让观众在这些细微之处中找到共鸣,用笑声消解琐碎。比如呼兰另辟蹊径分析职场的段子,就十分具有“实用性”。比如在他的段子里,打工人换个角度想问题,所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他要说你不行,你说别人也这样;他要说别人不这样,你就说,我在别的地方也不这样。”职场、健身、相亲……选手们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角度分享各自的见闻与看法,让节目的内容更加立体和丰盈。
35岁的汪德发站在舞台上讲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中年油腻”,话没说几句,嘴角两边便起了白色沫子,说话间,他举起大拇指,生动地抹起了嘴角,逗得全场大笑。都在批判“中年油腻”,汪德发却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对这种调侃进行了消解。
关于催婚,唐香玉说“我从小就被预设了一个婆家。你不会叠被子,婆家笑话;你不会包饺子,婆家笑话”;关于相亲,鸭绒说“相亲捡漏儿就像早高峰的共享单车”;对于性别刻板印象,张慧说:“为什么有的人提出要求发出命令,就叫有决策力,而我做同样的事情就叫给人压力?总会有人说他们好man啊,怎么没有人说我好woman啊?”此时她与张雨绮相视一笑,完成了这个文本的闭环。如今的脱口秀,不仅实现了与观众的深度连接,更完成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映照。
【以上内容转自“中国综艺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中国综艺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