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人生大事》之后,又出现了一部难能可贵的聚集殡葬行业和死亡主题的电视剧,有人说,中国人最欠缺的三项教育——性教育、爱教育、死亡教育,即便我们都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仁义礼智信的传承,也在无数影视剧中瞥见死亡的影子,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很难坦然面对这些话题,也往往忌讳。
如果说B站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以真实记录的形式记录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节点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让我们在这些细小入微的尘世里感受爱、感受死亡,那《三悦有了新工作》以剧集的形式,让我们来了一场与主人公行走人间和死亡面对面的邂逅。
《三悦有了新工作》虽然略显小众,但这部剧的制作班底非常强悍。导演李漠执导了获得高分评价的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编剧、监制游晓颖此前编剧的《相爱相亲》《我的姐姐》都是口碑佳作。这一回李漠、游晓颖联手的《三悦有了新工作》没有让人失望。
95后的赵三悦毕业后找工作受挫,在家混吃等死躺平了一年,终于在与母亲苏文静的一次决裂之后,不得不离家自谋生路。在大姨苏蓉——一个殡葬从业者的介绍下,三悦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与殡仪专业毕业、考编入职的师姐周娅男不同,非科班出身的三悦,是通过社会关系介绍进入殡仪馆的临时工,在拿到正式聘用合同前,还将经历为期三个月的“学徒生涯”,领试用期工资,直至三个月后笔试面试都合格,才算被正式录取。
因为专业上的先天不足,注定了三悦“菜鸟化妆师”的属性。大学学习舞美设计的她,因为经历了毕业初期的求职碰壁,整个人处于非常颓丧的阶段,在家啃老了一年多,喜欢把“死”挂在嘴边,但其实“丧”只是她的保护色,用不在乎来掩盖自己的脆弱与不安,以此将遭受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正因如此,初入殡仪馆的三悦,才像一盆带刺的仙人球。她收缩了感知的触角,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放任抑郁的情绪蔓延,拒绝与周围人交流。她的尖锐常常使她成为众矢之的,而囿于能力和认知的局限,又往往令她在工作初期犯下各种错误。
这不就是现实中妥妥的你我吗,就业环境不景气,不得不啃老,又无法与原生家庭和自己和解,只能在丧里丧气中苟且。
无论如何,人都是要活下去的。三悦就是如此——
面对“遗体化妆”的工作,她经历了从恐惧到迷惘,从自我否定到咬牙坚持,直至内化为自驱动力的全过程。随着职场阅历的增加,她的心境也不断变化着,在接纳真诚与善意的同时,也在付出自己的真与善。
不止是三悦,整部剧里,都几乎没有所谓“完美”的角色。然而每个人好像都在接受人性和道德的重压,他们面临选择困难的时刻,然而更多是温情时刻。
这是一部人生剧,当内卷成为生活常态、我们无数次想躺平又一次次挣扎,想立马摆烂觉得生活没意义又一次次振作的时候,我们知道,死亡并不是那么简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死亡与殡葬,都是忌讳谈论甚至回避提及的事情。但如果每个人都终将面对死亡,我想,以平静的心态正视它,要比掩耳盗铃般的无视理智得多,也应该是清醒并自洽地活好每一分钟。
这也是一部特殊的职业剧,我们以为殡葬行业是冷漠的残酷的,我们以为职业是有高低贵贱的,然而当生活拉扯着我们走向另一条未知的旅程,那些遇到的风景和丰盈的体感同样耐人寻味。
一部电影、一部剧、一篇文章,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但若我们能不断地、更多地谈论死亡,就能给死亡“祛魅”,就能让死亡成为一个日常课题,渐渐地也就能更平静更从容应对死亡,并激起“向死而生”的勇气。
当我们了解死亡是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生命的意义。或许,也就开始从躺平中重新振作起来,也就停止了自我内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