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生逢灿烂的日子》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剧中地道浓郁的京腔京韵,充满怀旧气息的时代印记,都让很多观众感到亲切,而性格迥异的郭家四兄弟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其中,少年入狱,遍尝坎坷的老大是四兄弟中命运最波折的一位,而姜武却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进行了演绎。近日接受采访时,姜武表示他拍戏从来不按常理出牌,有时候演戏就要反着来。
老大让人心疼又喜欢
作为一部讲述“70后”成长历程的作品,《生逢灿烂的日子》为观众重现了70年代浓郁的年代质感,以及一代人的精神底色。谈及接下这部剧的原因,姜武透露这部剧原来叫《北京人在北京》,“听起来就很有亲切感。拍的时候,小时候记忆里的胡同、四合院、八仙桌这些场景一下子就能在脑子里清晰的闪现,让人觉得熟悉又舒服。”说到70年代,姜武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人与人之间非常亲近,邻里之间经常互相帮助,现在这东西少了,更多的是一些利益方面的东西,其实人不应该是这样的。”因此对于姜武来说,接下这部剧,重新感受自己生活过的70年代,重新感受老北京的邻里亲情,是另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姜武跟这部剧的编剧、艺术总监、主演果靖霖还是不折不扣的“老乡”,俩人是隔着一条胡同的邻居,在19岁时便已经结识。
姜武饰演的郭家老大,年少时因为误杀罪,获14年牢狱之灾,出狱后与社会脱轨,又处处碰壁,可谓是剧中人生最为曲折坎坷的一位了。谈及老大这个人物时,姜武表示自己既心疼又喜欢,但他不希望将太多的“悲苦”色彩赋予这个人物,“老大这个角色是复杂多面的,并不是悲苦在贯穿始终。”在他看来,剧中老大最终的选择,透露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去追寻自己向往中的生活的巨大勇气。
用“姜式幽默”演绎灰色人生
回顾姜武之前拍摄的作品,无论是《洗澡》里那个傻傻的二明,《让子弹飞》里那个欺软怕硬的武举人,还是《天注定》中不满贪腐的大海,姜武饰演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按常理出牌”是外界对他作品的印象,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演员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过度的表达就偏离了中心,用巧妙的方式去表演影片中所要的东西,是一种智慧。”
此次在《生逢灿烂的日子》中,姜武以一种 “黑色幽默”的方式诠释了郭家老大这个命运坎坷的人物。对此,姜武解释道:“这样的表演方式跟生活阅历等各方面都有关系,基于你如何去看待所谓的‘苦’。你若非得较着劲,那就苦死了,你就绝望了,基本上不想活了。如果你把苦当成一个乐子,就能辩证地去思考,这事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或许是好事。演戏也是这样,苦的东西,再用苦的方式去演,就没有意思了。好的表演应该此像卓别林那样,苦中有乐,乐过之后是眼泪,这是高级的一种表演方式。”在姜武看来,有时候“反着”去演绎,会有更不一样的感悟,而所谓的不按常理出牌,并不是不按照剧本走戏,“人物的魂儿是不能改变的,在魂儿的基础上,演员可以加入一些对这个角色,甚至对这个戏更好的有帮助的一些细节,只是为了让这个人物更深刻,更真实。”
宁愿放慢脚步多陪家人
在剧中姜武饰演的是四兄弟中的老大,而在现实生活中,他是兄妹中的那个“夹心烧饼”——排行老二,哥哥姜文则是人尽皆知的影视大腕。身为老二的姜武开玩笑称在家里很“失宠”,“全家人包括我在内都很宠妹妹,相比较之下,自己就很‘失宠’,小时候每次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剩下的,很少有新衣服穿。不过上了大学之后,还挺喜欢穿哥哥的衣服,因为那个时候哥哥的衣服都已经挺好了,穿在身上特显精神。”
尽管没有哥哥名气大,但身为演技派的姜武之前各大奖项也拿了不少。不过近两年来,姜武似乎放慢了脚步,很少接演影视作品。问及原因,姜武表示一方面确实没有摊上自己看得上的东西,与其这样还不如就歇会儿呢,因为到了他这个岁数已经不想再将时间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而另一方面则他想多陪陪家人,“其实年轻时候所追求的一些东西,在别人眼里没那么重要,只是自己太纠结放不下,现在要开始学会减负,学会珍惜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东西。其实父母、亲情才是最重要的,是人活着真正需要的,我们所追求的事业,包括演戏,多一部,少一部,都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