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话剧《父亲》重排首演 十二年后再吸睛

娱乐 北京商报网 2018-05-23 17:37

 

话剧《父亲》重排首演 十二年后再吸睛

 

话剧《父亲》在北京的首演大受好评,同步开启的全国巡演也收获了不少关注。话剧《父亲》是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斯特林堡的两大悲剧代表作之一,2005 年,导演赵立新便将这部大剧从瑞典搬上了国内舞台,在北京人艺小剧场连演10场。12年后赵立新再次自导自演,联袂金星登台出演,老戏复排,话剧《父亲》又该如何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内涵诠释?

瑞典话剧登上本土舞台

1995年,在瑞典留学的赵立新看到瑞典皇家剧院演出的斯特林堡名剧《父亲》时,便被深深震撼,并毅然决然地留在瑞典学习戏剧。作为瑞典著名作家斯特林堡的两大悲剧代表作之一,《父亲》讲述了当婚姻温情消失后家庭矛盾升级的故事,这部既有内涵又有外在张力的经典戏剧,也成为赵立新学成归国后的第一部作品。

2005年10月8日-18日,赵立新自导自演的《父亲》在北京人艺小剧场连演10场,收获了极大关注。12年后,赵立新带着《父亲》重新回到舞台,联袂金星用新的方式重新呈现这部著名戏剧。

事实上,很多国外经典作品登上国内舞台时都面临着本土化的难题,但多年在瑞典的生活却给了赵立新更多的底气去贴近原著,无论是剧中的人物服装还是几位勤务兵的仪仗动作,灵活运用的瑞典戏剧元素让演出更加原汁原味。

“斯特林堡的《父亲》其实是晦涩难懂的,因为所蕴藏的内涵太过沉重,但是此次看到的《父亲》却是鲜活生动的,除了语言,强大的肢体塑造力是让观众理解内容的关键。”在消费者覃女士看来,比起单纯将内容呈现,赵立新自导自演的《父亲》显然更想将人生阅历灌注到角色中,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复排并非“炒冷饭”

刚刚结束在北京的首演,话剧《父亲》便开始在上海、珠海进行巡演。对于赵立新来说,尽管这部话剧在12年前已经获得了认可,12年后重新排演却颇受关注却并不是因为吃老本的缘故,从创作团队、演员以及外话剧的外在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完全是当做一部新戏重新编排。

据悉,此次《父亲》的剧本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内容,赵立新重新审视上尉和劳拉的关系,重新理解和孩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12年之后,一个人从生理到年龄都会静下来,有耐心去看待生活的变化,回顾错失的风景,而这些是需要经过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12年前没有到达的理解高度,复排却能因为时间、阅历而咀嚼出一部剧不一样的味道。

有业内人士指出,同一部戏剧的复排在业内是非常常见的,例如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以及京剧、昆曲的著名选段,这些内容总是反复在舞台上呈现,同样的故事情节如何呈现出不一样的剧目效果,一方面是靠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的更新;更重要的则是人物的表现形式。区别于电影、电视剧等视觉艺术,舞台演出是灵活的、具有成长性的,随着演出数量的增多,演员对同一部戏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能够呈现给观众的剧目内涵也会更加丰富,话剧《父亲》也是一样,主要的角色变化,依然会带来不同的观剧体验。

以人物凸显戏剧张力

在不少观众眼中,金星的加盟为这部剧带来了不少看点。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由赵立新饰演的男主人公阿道尔夫和金星饰演的妻子劳拉之间矛盾逐渐升级,演员也真正舍得把自己身体彻底变成任剧情摆布的道具,而金星出色的肢体表现力让矛盾的表现极具张力。

在演出行业评论人赵旭看来,相较于大型歌剧、舞剧,演出人数较少的话剧更加注重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而人物则是推动剧情顺利进行的关键,这部剧以上尉主观心理为舞台逻辑线,通过鲜明的外在表现形象来展示内心世界,这样的方式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父亲》的演出人员并不多,因此舞台设计便显得格外重要,需要在衬托人物的同时还有意化的想象空间”。

话剧《父亲》是典型的北欧极简风格舞台,却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第一幕中上尉被劳拉刺激后,金属质感般的音效中,构成倾斜屋宇的几根菱柱被肢解四散,横空悬吊的发光棱柱让人不寒而栗;最后夫妻关系破裂时,舞台上的“屋架”也慢慢碎裂成一块块木头,营造了意象化的舞台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王嘉敏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